【澎湖・員貝】在一個時間靜止的島嶼,似旅遊更似回家。

【澎湖・員貝】在一個時間靜止的島嶼,似旅遊更似回家。

你聽過員貝嗎?這篇文章要給大家不一樣的「景點資訊」,關於員貝的人口、經濟活動、觀光活動、玄武岩地理景觀、地方傳說,還有我們「尋根員貝團隊」的體會。在觀光活動盛行的時代,每年湧入大量人群到澎湖旅遊,我們更在意的是如何讓「美」留下,同時也想用「青年回鄉」的觀點和大家討論我們這一個世代要面對的問題。

員貝人口、大小、地理位置

員貝嶼位在白沙鄉岐頭村東方、鳥嶼西南方,鄰近澎澎灘。

北方那個比較大的島是大家比較常去的:吉貝

在看完這篇網誌之後請大家以後一定要能夠分辨「員貝」和「吉貝」喔!:)

螢幕快照 2017-09-06 下午1.50.06.png
員貝嶼位在白沙鄉岐頭村東方、鳥嶼西南方,鄰近澎澎灘。
目前員貝島上實際居住的人口數保守估計大約落在夏季80人、冬季70人,許多員貝人在高雄有個家,已退休的中高年長輩可能高雄、員貝兩邊跑,想回員貝住一個月再過去高雄住一陣子都可以,特別是冬天,待在員貝有時實在難以抵抗東北季風啊!但是長期居住在員貝的村民人數也不少,年齡層可就更高,大略看過去平均年齡至少有65、70歲,畢竟他們已經熟悉了那個家。

員貝是一個小巧可愛的島,也是少數有山有海的小島,員貝島(包含後山)大約有28公頃,可是由於地形以及風向的關係,適合居住人口的地段只有一小塊,走完一個員貝(包含後山)大約要40-60分鐘。

也因為平地、移居地段小,因此島上並沒有汽車,連機車都非常少(只有船長、護士、負責送便當給老人的職位等有機車),大家基本上都用雙腿行動喔!

員貝經濟活動

優秀的照片傳來這裡作影片_8375_01
員貝・挖螺的婦女們
員貝的傳統精神就是「活到老,工作到老」,對老人家來說是一種「能做盡量做,給子孫好一點的生活」這種概念,即便孩子可能都已成家立業,老人家們依然秉持著繼續打拚的精神。

員貝的男人們出海釣魚(還不是捕魚喔XD),大部分以「一干釣」為主,釣一些淺海魚類,或在碼頭、員貝附近「站立釣」(站在海裡,背著竹簍,釣到水位上來到胸部才返回岸上的那種!!)

怎麼聽起來好像一堆人在釣魚維生?也沒有啦,全部才30-50人,所以還在出去捕魚的人可能有多少呢?大家自己算~哈哈

年齡再高一點的阿公們最常做的事情就是坐在廟口看海!偶爾當個預測家,看著遠方那個誰的漁船要進港,依據風向與海相判斷今天他是否大豐收。(有夠神奇)

員貝的女人們呢?員貝的女人們非常熟悉「潮間帶」,他們會去撿一些螺回來挖,再賣到馬公,或是去抓小蝦姑(當魚餌),給自己老公使用,或賣給島上需要出海釣魚的人。啊!別忘了,當然還有家務事。

員貝觀光活動

因應需求,員貝也開始做著觀光活動,以玄武岩地質景觀、東海潮間帶、小荷蘭村之稱的紅瓦厝為名,員貝每年都有一定的觀光人數,但是員貝並不發展八合一水上活動,算是走小巧精緻路線。

在員貝可以做東海巡航、可以走潮間帶、可以看玄武岩景觀、可以到山上眺望四周(本島、鳥嶼、澎澎灘)、可以去夜釣小管可以體會到小漁村的美好,那一種寧靜與純樸

如果你有機會到員貝旅遊,我由衷的希望,你能夠愛這片土地如同愛你自己的家鄉,不要破壞當地的文物、大自然與氛圍,在體驗改變之間找到完美的平衡。員貝的美,會讓你一輩子難忘,而我們希望,這種美可以感染更多的人。
澎澎灘_01
遠眺澎澎灘

員貝彩虹_01

員貝古厝_01
員貝傳統建築,使用當地建材:咾咕石

員貝著名玄武岩景觀

C1
員貝玄武岩景觀:百褶裙

員貝最著名的玄武岩自然景觀就是百褶裙

玄武岩有許多種型態,要成就「百褶裙」這一種型態,除了需要岩漿噴發之外,還要同時受到外力的擠壓,在冷卻的時候慢慢塑形成這番樣貌。

每一次看到這一種大自然的鬼斧神工,都不禁感到幸運,能夠在這一輩子看見這種美麗,真的太幸福了。

員貝文穴小傳說

外地人經常說,「員貝人寫字很漂亮」。

原因是什麼呢?竟是因為員貝有個文穴!!!!

員貝 文穴_01
員貝文房四寶:筆墨紙硯。又似仙人坐鎮,右手執筆,左手執墨,中間是白色的紙。
從前從前,有一老先生疑似因天災或其他不明原因漂流到員貝後山,員貝人見狀即讓他安葬於此。
後來有一天,一群人從大陸過來找下落不明的祖先,經歷一番波折後終於找到員貝,原來當初員貝人安葬的這位老先生,後代竟高官顯赫,也是因為如此才開啟他們「尋祖先」這趟旅程,一探之下大家才發覺,原來老先生安葬的這個地方是「文穴」!風水非常的好!

員貝人寫字漂亮是經過多人認可的,甚至當時到台灣來念書,當老師耳聞學生從員貝來,都還會說:「啊!你員貝人喔!那你寫字一定很漂亮!」(不過現在當然是沒有人這樣說了啦~)

加上員貝後山「文穴」的傳說,讓員貝儼然成為一個「文人」產地,(聽說有許多員貝後代當了教授、醫師、老師、政府官員等)

員貝人在過去也經常參加書法比賽,甚至作品寄到日本參賽的也都有所聞。

關於員貝人為什麼能寫得一手好字,撇開傳說不談,我猜想也許是因為離島資源較不足,孩子平常娛樂活動並不多,磨墨來寫寫字變成了一項低成本、容易上手的遊戲吧?

如何成為一日員貝人?員貝有沒有住宿地點?

員貝的交通船從岐頭碼頭發船,到員貝大約10-15分鐘而已(不用擔心會嘔吐一地),從歧頭發船的時間是每天的11點與下午5點,從員貝回歧頭本島則是早上6:30與下午2點。

因此若不在員貝住宿就要把握中午11點過去員貝,並搭2點的船回本島。(三個小時純逛員貝,不走任何水上活動算是蠻充裕)

若想在員貝住一晚,員貝目前僅有兩家民宿業者,但是我也不曉得實際的收費方式與房況,需要的人自行爬文。 🙂

關於員貝,Kelly想說的話

我曾經參加過許多偏鄉服務計畫,但當我停下來想一想,我發現最需要我幫忙的正是我的家鄉,我發現我對於爸媽小時候的生活經驗並不那麼了解,這讓我有些慚愧。而員貝,是一個史料記載非常少的小地方。
台灣其實變化的很快,當我發現每年掃墓的時候、當爸爸的兄弟姊妹聚在一起時,談論的都是那些懷念的過往,而我卻一點都沾不上邊,這時候我才漸漸知道,原來我們 與上一代,有這麼大的一條鴻溝,特別是對於到外地落地生根的家庭。
土地上承載的除了自然還有人文,這世代的我們對於土地的過去陌生、對於上一代的生命經驗陌生。但是那些過往對我們來說都是珍貴的資產,每一個歷史文化脈絡,都 與我們往後的發展息息相關,因此我想要尋根,想要尋員貝的根,想要嘗試理解爸爸的小時候、上上一代的小時候,或是再更遠更遠的以前。
透過史料整理耆老訪談,整理成冊,期望能勾起更多人對於家鄉的情感,只要我們願意開始「溝通」、開始「了解」,就能開啟一段珍貴無比的對話,就像回到過去,陪著我們的家人,再長大一次。
社會需要一個橋樑,帶著「包容和體諒」,通往兩代之間的差異。
台灣需要一個尊重與包容的社會,雖然有許多方式能夠達到這個理想,我想就從了解自己的家鄉開始。
因此這個計畫誕生了,「尋根員貝——爸爸的小時候」。

員貝 x 出版 x 預告

經過一年的沉澱與整編,即便經費不是很足夠,但我們團隊仍然想和大家分享這項計畫!

我們想讓大家知道的是:一個小地方可以因為一群人的努力有所改變,台灣有許多小地方都需要大家的幫忙,希望看完這一本員貝誌,能讓正在行動的你更堅定自己的決定,也希望能讓還沒行動的你開始關心周遭的人事物。

因此我們將幾篇精華文章先收錄於《員貝誌》並出版了!!(普天同慶可喜可賀淚灑海上)

歡迎拜訪我們的facebook

 

 

歡迎大家到員貝旅遊,希望大家把「美」留給下一個朋友 🙂

Kelly

發表留言